原创韩信为什么被杀?他给刘邦头上拴了三条紧箍咒,形成一个无解的局

365365bet官网 📅 2025-09-24 08:36:31 👤 admin 👁️ 8952 ❤️ 100
原创韩信为什么被杀?他给刘邦头上拴了三条紧箍咒,形成一个无解的局
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写到:

范蠡遂去,自齐遗大夫种书曰: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——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

意思是说,范蠡预测到了自己的将来,他认为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,所以他要离开活命,还劝文种和他一起走。而文种却对到手的荣华富贵恋恋不舍,于是范蠡无奈,丢下一句忠告就走了。

蒯彻剧照

韩信攻下齐国后,蒯彻便对韩信说,你若不甩开刘邦去单飞,那就是与文种一样的下场。韩信不以为然,他说刘邦有情有义的人,解他衣衣我,推他食食我,我怎么能做个白眼儿狼呢?蒯彻摇了摇头,心说和你这样的一根筋在一起只会倒霉,于是也学范蠡那样走了。

当时确有一个机会摆在韩信面前,那就是趁刘邦与项羽在鸿沟对峙时,他拥齐自立。这就等于是可以与刘邦、项羽一起分蛋糕,但韩信没有去抓住这个机会。因为韩信认为与其拿刀上前去切,还不如刘邦切一块递到手里,这样名正言顺,于自己身上也落不下污点,省得被人戳脊梁骨,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不用冒一定的风险。但是,此举意味着韩信放弃了主动权,愿意接受刘邦的支配,因此也为自己被贬被囚埋下伏笔。

若干年以后,当韩信被吕后处死于长乐宫时,他才感叹得了和文种一样的下场,后悔没有听蒯彻的劝告。实际上自被刘邦从云梦泽抓住后,韩信就后悔当年的选择了,所以他对刘邦嚷道:果然是兔死狗烹,鸟尽弓藏啊!因为当初韩信对刘邦没有二心,为消除刘邦对自己的忌惮还献上了钟离昧的人头。

由此可见,韩信对于自立一直耿耿于怀,对刘邦一直心存幻想及侥幸,所以他一直在矛盾的边缘挣扎不安。结果刘邦和老婆来了个混合双打,直把韩信打得晕头转向、叫苦不迭。

吕后剧照

实际上刘邦的逻辑很简单,就是把韩信当成了不稳定的因素,视他为一颗定时炸弹,所以要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掉。但是他又没有杀韩信的确凿理由,因此只好贬而困之,就如把一只老虎圈在笼子里。

到最后,韩信还是被杀了,吕后是操刀手,刘邦默认了结果,夫妻二人演了出双簧。于刘邦只是觉得有点儿鸡肋而已,因为韩信自被贬为淮阴侯后,便不再给他出力了,每当刘邦要出征时,韩信便说自己病了。显然如果韩信能帮刘邦一把,刘邦也不至于被冒顿单于围在白登山冻七个昼夜,更不到于挨了英布一箭,让他早早骑在了仙鹤背上。

关于吕后杀韩信的原因,就是推断他谋反,紧锣密鼓地策划了擒拿他的计划,甚至不惜让萧何出面。但是对于韩信是否谋反,有不少观点认为他是冤枉的,理由是他根本没有机会。确实从当时情形来看,韩信不具备那个能力,原因很简单,他住在京城长安,也就是刘邦的地盘,而且被处处监视,连兵马也没有,家丁还对他不忠,所以那样做无异于飞蛾扑火。
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载说,韩信先与陈豨勾结为内应,后准备发矫诏释放监狱囚徒,然后把他们武装起来攻打皇后,诛杀吕后及太子刘盈。但是这个说法理论上成立,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,就算囚徒们听他的号令,那么武器从哪里来呢?

阴使人至狶所,曰:“弟举兵,吾从此助公。”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,欲发以袭吕后、太子。部署已定,待豨报。其舍人得罪于信,信囚,欲杀之。舍人弟上变,告信欲反状于吕后。——《史记?淮阴侯列传》

而且韩信与陈豨取得联系也是一个难题,因为他的一举一动应该被刘邦及吕后掌握着,他派谁去送信?所以即便陈豨能打败刘邦,韩信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。最后萧何蒙骗韩信时,正是利用了信息的不畅通不对称,谎称刘邦已经凯旋。真实情况是,当时战事胶着,胜负难料。但是面对司马迁的言之凿凿,后人的相反观点又显得底气不足,于是不得不信,况且也有知名学者推断出了韩信谋反的完整链条。

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感情上不接受韩信谋反的事实,而是认为韩信在刘邦眼里没有了利用价值,刘邦与勾践一个套路出牌,一个德行办事,卸磨杀驴。

实际上,抛开那些因素来看,韩信之死这个局无解。

一、刘邦扫除异姓诸侯势在必行,他不想只挂一个皇帝的虚名,不想让天下重回列国纷争的局面。也就是说,大一统是必然趋势,刘邦拿到了秦始皇的接力棒。因此,最有军事才能的韩信成为了刘邦拔掉的第一颗钉子。

而刘邦之所以没有立刻杀韩信,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证据或念及旧情,而是留着有用。他要用韩信稳住天下诸侯的情绪,把他们当成青蛙,然后用温水去煮。试想,如果刘邦直接把韩信处死,诸侯们必然人人自危,然后就会联手而攻之。因此,刘邦这招叫作“打草不惊蛇”。

二、韩信不是“丰沛集团”圈子里的人,不能完全隔入刘邦。帮刘邦打天下的有三类人,一类是他从沛县及丰邑带出来的,比如萧何、曹参、樊哙、周勃、夏侯婴等等;一类是半路入伙的,比如陈平、韩信、陈婴、韩王信、王陵等人;还有一类就是盟友,比如英布、臧荼、彭越、吴芮等人。

在这三类人中,“丰沛集团”是刘邦的核心骨干,刘邦从内心会把他们当成“自己人”看待,而对于其他人自然就会疏远一些,虽然刘邦做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不会堂而皇之地分门别类,但骨子里肯定有轻重之分。所以,刘邦会在潜意识里把韩信视作“同床异梦”的人,而韩信也没有融入丰沛集团的举动,因此从这方面看,韩信又少了一块免死金牌。

三、韩信的军事能力与年龄是刘邦绕不过的坎。韩信的军事能力有目共睹,足以让他周围所有人为之忌惮,自然让刘邦也睡不好觉。实际上,韩信还有一个重要的资本,那就是年轻。刘邦62岁成了挂历,韩信比他早一年,当时仅三十出头,好比一个是日薄西山,一个是艳阳当头。显然,若刘邦不杀韩信,那么在他死后,韩信对汉朝将是一个恐怖漫长的存在。

综上所述,韩信无意间将三道“紧箍咒”套在了刘邦的头上,刘邦不杀韩信脑袋就不会舒服。也有人说,韩信有许多事情得罪了刘邦,比如荥阳之战见死不救、鸿沟对峙要挟为王、垓下战前按兵不动等等。实际上这些理由都是从世俗的角度出发,刘邦是一个成大事不计小节的人,他的格局是天下,并不是私人恩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女性为何要穿内衣?不穿内衣行不行?
bt365最新网址

女性为何要穿内衣?不穿内衣行不行?

📅 07-27 👁️ 5009